四川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
四川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,四川文化的傳承是非常久遠的,很多民族都在四川這一片美麗的地方繁衍生息,所以具有很多種的文化特色,下面為大家分享四川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。
四川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1 1、祭杜主
相傳,蜀國開國國王杜宇,號望帝,歸隱西山后化為杜鵑。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,直至“啼血”。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。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,稱望叢祠。每到祭之日,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,同時,賽歌跳舞,演戲娛樂,十分熱鬧。在川西平原等地,當杜鵑鳴叫時,人們便認為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。
2、祭蠶蟲
相傳,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,每年做金蠶數千頭,送給百姓,凡得到金蠶的人家,養蠶一定獲得豐收。他死后,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。
3、藥王菩薩
藥王是民間對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尊稱。孫思邈本是京兆華原人。精通醫藥,醫德高尚。所著《備急千金要方》30卷,合方論5300首,被喻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之一。孫思邈兩次入川行醫并采藥煉丹,其影響遍及全川。故四川民間供祀藥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國頗為著名。許多著名中藥店堂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藥王塑像。
4、寶光寺數羅漢
位于縣城的寶光寺羅漢堂內有各種塑像577尊。來此上香和瀏覽的人們,都習慣要去數羅漢。踏進門檻第一步若為左腳,便從左數起,如為右腳,便從右腳數起。數到與自己年齡數字相同的那尊羅漢,以它的善惡美丑來判斷自己是否有福。
5、賄耳目神
耳目神即灶神。民間以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,其職責是專門觀察人間發生的事情,然后上奏天庭。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,給人間帶來禍殃,人們每逢農歷臘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點燭,賄以酒肉,計好于他。
6、除夕祭樹
每年除夕之夜,各家飯菜端上桌后,首先敬神供祖,接著將每樣飯菜取一點出來,切細和勻后,由家長用盤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樹前祭樹。據說,這樣來年果樹能花繁果豐,帶來滾滾財源。祭樹后,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。
必去景點:
1、武侯祠
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。是紀念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。 它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、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,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。
2、杜甫草堂
又稱浣花草堂、工部草堂、少陵草堂,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,現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,建筑古樸典雅、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圣地。
3、寬窄巷子
寬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,由寬巷子、窄巷子、井巷子平行排列以及街道之間的居民宅院組成,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,這里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,
與大慈寺、文殊院一起并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。寬窄巷子所在的區域在清朝時為八旗居住之地,目前有多種文化、餐飲、休閑商鋪在此營業。老成都的`閑適、新成都的時尚、都在巷子里。
四川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2 1、吃壩壩宴
四川民間社會習俗。流行于四川各地。民間凡遇喜事或喪事。辦喜事或喪事的人,會擺上幾天流水席。受邀的人會帶上伴禮,去吃上一頓。因為是在場壩里進行,所以俗稱吃吃壩壩宴。
2、走人戶
走人戶時,一般要帶上豬蹄、很多自己舍不得買的禮物、好酒等禮物,穿上平時舍不得的衣服前往。主人家割肉買酒,熱情款待。
3、春倌說春
漢族社會習俗。流行于四川各地。時間在春節前后。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,身著官服,左手執木刻春牛,右手拿春棒;現在的春倌,裝束與普通人一樣,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。他們爬山涉水,走鄉串戶,每到一地,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。演唱完畢,將一張紅紙印制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。說檢結束后,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,以作報酬。
4、拜把子
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。又稱結盟、結拜、換帖等。流行于四川各地?;诠餐娴膫€人或集團,以磕頭換帖、同飲血酒、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,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系。
5、送節禮
漢族交際習俗。流行于四川各地。民間凡遇春節、端午、中秋等重大節日,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,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,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。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。該習俗現仍流行,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。
四川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3 四川節日活動主要有:
元旦――龍池冰雪節
春節――自貢恐龍燈會、瓦屋山冰雪節
農歷2月15日――成都花會
清明節――都江堰放水會
4月1日――龍泉桃花會
5月份――天彭牡丹會、瓦屋山杜鵑節
6月24日――涼山火把節農歷
農歷6月10日――黃龍廟會
8月1日――塔公草原賽馬會
8月31日―― 合江荔枝節
9月9日――瀘州名酒節
10月中旬――米亞羅紅葉節
四川歷史悠久,地大物博,自古以來就享有“天府之國”的美譽。四川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。
在四川東部的巫山縣( 現屬 重慶市),科學家發現了距今202―204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。在川中的資陽縣,出土了著名的“資陽人”頭骨化石。
在川東的銅梁縣(現屬重慶市)、川中的資陽鯉魚橋、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漢源縣,發現了大量古人遺留下來的生產工具和獸類遺骨,時代大致在幾十萬年到一二萬年前。這些考古遺存和遺跡,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勞動的最早的證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