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非遺是什么?如何通過商業化和產業化幫助地方非遺走出去?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荊州花鼓戲,在2006年,經潛江市申報,荊州花鼓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潛江花鼓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。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,在江漢平原民間歌舞說唱的基礎上,不斷吸收其他劇作的劇目、聲腔和表演而逐漸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藝術瑰寶——花鼓戲,迄今已有150馀年的歷史。其唱腔曲牌約有八十多種,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劇種之一。
《秦香蓮》劇照
提起潛江花鼓戲的發展,帶頭人吳培義功不可沒。他二十年如一日、將全部身心投入花鼓戲事業,
以出人、出戲為根本,讓人才、劇目、劇團并行發展,不僅讓花鼓戲唱進中南海,并走出國門傳揚海外,也將“潛江市花鼓劇團”這一原來的縣級劇團打造成了如今的省級“實驗花鼓劇院”。2011年,花鼓劇院又被確定為國有公益性非遺保護傳承機構--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。
2010年5月,潛江啟動“月月紅”廣場系列文藝活動,每個月都有人氣沸騰的文體表演供群眾免費觀賞。
《生命童話》劇照
在潛江,愛看戲的絕不僅僅是中老年人,許多青少年花鼓戲迷自發組織了“花鼓戲后援團”“戲迷幫”,他們定期舉辦戲迷沙龍,還在各大網絡論壇里熱烈討論花鼓戲藝術、發布花鼓戲演出信息等。
花鼓戲的魅力不僅感染了潛江人,也讓很多外地人如癡如醉。該院曾多次受邀赴北京、山東、廣東、湖南、河南等地演出。2006年首赴德國交流演出,受到國內外友人的熱烈歡迎。2013年,參加英國《寰球舞臺演出中國》國際藝術研討會,開展花鼓戲的演出劇目和風格特色交流。最近,還應邀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、四川省文化廳、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嘉陵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展演。
二、四川省南充市有什么好的,可以學爵士舞的學校嗎?
飛行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