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·武氏太極拳申報地區或單位:河北省永年縣
永年武氏太極拳起源于清代咸豐、同治年間,系由河北永年廣府東街人武禹襄所創,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。
武氏太極拳將陳氏新架與老架結合起來,又把楊露蟬“大動作”與陳氏“小動作”結合起來,行拳時重視身法,強調開合虛實,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。其動作簡潔緊湊,舒緩平穩,架勢雖小卻不局促,胸部、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,步法嚴格,虛實清楚,小巧靈活。武氏太極拳的身法主要包括含胸拔背、裹襠、護盹、提頂、吊襠、沉肘、尾閭中正等,拳勢則講究起、承、開、合,講究“往復須有折疊,進退須有轉換”,力求意、氣、形三者合一。
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、藝術、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,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。其拳理來源于《易經》、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黃庭經》、《紀效新書》等中國傳統哲學、醫術、武術等經典著作,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吸收了道、儒、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,被稱為“國粹”。太極拳運動既自然又高雅,不僅可以強身健體,醫學、生理、生化、解剖、心理、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也證明,太極拳對防治老年摔跤、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肺病、肝炎、關節病、胃腸病、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。百多年來,武氏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,日益受到中國及世界人民的喜愛,對它的保護、弘揚也就成了新時代的新要求。另外,武氏太極拳創始人武氏出身官紳之家,不以拳術為業,極少授徒,重自娛自研,雖自成一家,卻流傳不廣,亟待保護。